设为首页 | 联系我们 | 证书查询
 最新动态
你一定要知道的日本留学申请时间规划!

 语言学校申请    

  每年1/4/7/10四个月份招生,今年你还可以申请10月份和明年的月份。各种材料的准备时间比较模糊,所以不一一指导你们办理,具体的材料清单参考各个语言学校标准,和你们强调一下,宗旨就是要有效率不要拖延,而且一定不要准备虚假材料!    

  日语等级会单独列出时间,申请语言学校需要出示日语等级证书,在国内非日语专业的你们可以参加的考试为:J.TEST、JLPT和NAT,这三种考试你参加任意一种并取得等级证书就可以。    

       10月生:    

申请材料的递交时间为6月7/8/9日,还有五个月的时间准备材料,时间非常充足,所以好好准备,规划好时间,虽然只要求最低的日语等级即可,但是日语水平高并不是坏事,努力学习日语,对之后的日本学习生活也是很有帮助的。    

  J.TEST:1月15日、3月12、5月14(不建议)的三次考试都可以参加。

  JLPT:没有(一年两次)    NAT:十月生可以参加2月12日、4月9日的考试。    

       1月生:    

  申请材料的递交时间为9月21日,虽然前期准备时间尤其充分,但是由于中国人的过年传统,一月、二月是忙忙碌碌、全家团聚的时候,也很少有人选择在这个时间去日本留学。    

  J.TEST:可以参加1月15日、3月12、5月14日、7月9日的考试,5/7月份的这两次时间比较恰当。    

  JLPT:7月2日(一年两次),很重要的一次日语考试,语言学校+大学院学生都适用。    

  NAT:2月12日、4月9日、6月11日、8月6日的考试都可以参加。    

       4月生:    

  申请材料的递交时间为11月28/29/30日,想申请明年4月生的同学,先不需要准备材料,只要选好学校,好好学习日语就可以了,4月生是招生最多的季节,因为日本的大学、大学院开学时间都是4月份,升学的时候无缝衔接,没有空档时间。

  J.TEST:可以参加2017年内任意一次考试,但是不建议太早,五月份之前的考试就没必要参加了。

  JLPT:想去四月生也只能参加7月9日的考试,准备时间充分,争取考个好成绩。

  NAT:可以参加2月12日、4月9日、6月11日、8月6日、10月15日的考试,同样建议不要太早,参加6月份之后的考试就可以了。    

       大学院申请    

  大学院的申请则是两个阶段,分别是研究生(修士预科)和修士,针对这两种情况,为你们规划一下时间。    

       研究生     

  申请时不需要进行考试,因为研究生并不算是正式的大学院学生,所以入学时间也不固定,主要是4/10月份入学,但也有随时入学的情况。如果才刚刚着手,申请10月份的研究生时间都是非常紧迫的,申请研究生是一个很长的周期,对日语能力、英语能力、专业成绩的要求都很高,比语言学校的申请复杂得多,申请学校的优秀程度和你的准备周期是成正比的,所以在你已经进行日语、英语等方面的准备的前提下,申请明年的研究生还是比较合适的选择。建议提前十个月以上选定学校和老师之后,和老师进行邮件沟通,表达自己的意愿、态度和能力,看老师的反应,并且开始撰写你自己的研究计划书,两三周的时间写出初稿,然后修修改改,再加上和老师的联系,两三个月的时间就这么过去了,其他的材料准备和入学要求需要参考各个学校官网的募集要项,需要自己做细致的准备。没有关键时间点,唯一要记得的就是要留出足够的时间来联系老师和筹备研究计划书。    

       修士    

  修士入学考试一般为2/8月份,也有的学校只有一次,有的学校则有三次,相对应的则是4/10两个月份的入学时间,已经在日本准备今年考修士的同学要注意这个时间,而且仔细阅读自己报名的学校的官网信息,确认考试和入学时间。    

       升学至修士的途径主要有:    

  语言学校+修士,17年上语言学校,18/19年进行修士考试,语言学校申请的时间规划上面已经说了,一定要做好计划。    

  研究生+修士,在研究生阶段结束后可以进行修士的申请,也是正常参加修士入学考试,即使是同校你也不会比别人在考试内容上有什么优势,所以还是要好好准备的~    

  去日本直接参加修士考试,学神专用的升学方式,只要你的日语能力、英语能力、专业水平足够应对修士考试和接下来的修士阶段,你完全可以直接赴日参加修士考试,注意签证时间、提前制定路线。    

  英语项目直接申请修士,顾名思义对你的英语水平要求极高,你可以尝试和心仪的教授事先接触,通过邮件和视频,证明你的英语水平和个人能力,然后按照要求准备相关材料,没有明确的时间点,招生计划参考学校官方网站。

   (来源:转载 )

上一篇:12所中国大学进入世界百强    下一篇:抓好教育普及推进文化传承发展
版权所有 Copyright(C)国际文化教育协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