设为首页 | 联系我们 | 证书查询
 最新动态
阜康市职业中专通过“德育+X”人才培养模式改革,真正让德育“站立”起来

“职业教育大有作为,职校学生同样有出彩人生。”新疆阜康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校长石丽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,“最关键的是,要把学生的思想品德等方面的素质提上去。实践证明,德育强,技能会更强,就业也更有竞争力,学生的未来才会走得更好更远。”

在不久前结束的2019年新疆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上,阜康市职业中专63名师生参加了17个项目比赛,教师组和学生组获奖率分别达到100%和84.9%;63名参赛师生获奖55人次,共捧回44块奖牌。石丽认为,这些成绩的取得,得益于学校推行的“德育+X”人才培养模式改革。

1 德育视角下的人才培养模式变革

随着职业教育进入新时代,不少用人单位对职业院校毕业生提出了更高要求,包括思想道德品质、企业文化认同、职业荣誉感、吃苦耐劳精神、工匠精神、行为习惯等方面。然而,在传统思维下,不少职业院校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选择人才培养模式时,往往把目光盯在提升和培养学生技能上,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拥有“一技之长”。如今,这样的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要。

“这两年,用人单位在选择毕业生时关注的重点发生了变化,与过去有很大的不同。用人单位对学生思想道德品质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,重视程度高过了对其所掌握技能的要求。”这一变化,被长期在职业教育领域打拼的石丽敏锐地捕捉到了。石丽说:“过去从培养学生‘一技之长’的技能视角出发构建的人才培养方案,如今遭遇到市场挑战,堵点、难点、缺点明显。我们决定,选择德育视角重构人才培养模式。”

德技并修,说起来容易,落实起来难,实际操作中容易偏向学生技能培养而弱化德育。2018年,阜康市职业中专对原来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分析和反思,决定从德育视角出发构建新型人才培养模式——“德育+X”人才培养模式。这一改革,使得该校人才培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变了,学校的一切工作特别是人才培养工作,都必须从德育的角度来审视和判断,以实现学校所有工作都围绕德育“跳舞”的目标,真正让德育“站立”起来,而且始终站在最前列。

2 “德育+X”确保德育为先真正落地

“德育+X”,具体加什么、怎么加?这是确保德育为先能否落地的关键一环。

为推进“德育+X”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,阜康市职业中专成立了学校德育工作领导小组,明确全体教职工都是德育工作者,在不同岗位上的首要职责是德育工作,把教书育人、管理育人、服务育人落地,形成事事育人、时时育人的德育为先氛围。同时,学校修订了教职工考核办法,把德育工作放在了考核的首位,并加大了赋分比重。石丽说:“考核就是指挥棒,要实现‘德育+’的变革目标,建立新的考核标准是保障。”

德育视角下,该校对各专业的公共基础课程、专业技能课程、岗位教学课程等课程体系进行了重构。以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为例,改革后,在专业课程中渗透德育内容的同时,对公共基础课进行整合,将德育活动课、公共艺术课、形势与政策课、传统文化教育课、安全教育课等纳入“德育+X”人才培养模式中。

该校教务科主任张瑜告诉记者,实行“德育+技能训练课程”模式后,学校将每个专业的核心技能部分单独拿出来,每个学期集中一个月时间进行单独集中训练和实践。学生从进入这个月的第一天起,对技能的学习是连续进行的。连续一个月学习这个专业的核心技能,学生的兴趣点集中爆发,一头扎进去不会因为中间学习别的专业而中断和分心。而过去在传统模式下,技能学习分散在好几周当中,上次学的内容到下次学习时已忘得差不多了,兴趣点和热情都消磨没了。

“我们将课堂搬到实训室,上午是核心技能学习,在学习过程中,教师在讲授中引入德育内容;下午是德育实践学习。在上午的核心技能学习中教师铺垫了德育内容,下午再集中进行德育实践学习,既缓解了上午的紧张学习状态,又让德育和技能融合到了一起。”该校钳工专业教师李忠对记者说,“德育+技能训练课程”不仅仅是在技能训练课上讲讲德育,而是挖掘课程本身的德育价值。这一做法极大提升了专业技能,阳光、自信写满了孩子们的脸庞。

针对一些中职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难题,该校将传统的学生军训活动进行资源整合,开设了军训常态化课程——“德育+军训常态化课程”,让军训进入学校课表,成为德育工作的内容之一。该校德育科长张欣军说,课程开设后,学生们的变化十分明显,很多良好的生活习惯养成了,组织纪律性大大增强,团队意识也有了明显提高。

记者了解到,该校“德育+X”人才培养方案的具体内容包括:德育+技能训练课程、德育+军训常态化课程、德育+传统文化课程、德育+实训系列课程、德育+企业文化活动周课程、德育+理想信念系列课程等,确保了德育首位、德育为先的要求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真正落地。

3 “德育+X”让职校德育告别“打补丁”

过去补学生德育“短板”的做法,变成了常态化德育行动,学生的“德”得到了全方位的涵养,从而使得学校德育工作告别了靠“打补丁”过日子的历史。“‘德育+X’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后,学生的面貌焕然一新,整个校园都变了模样。”阜康市职业中专党总支书记杨忠造对记者说。

走在校园里,教师们感受最深的就是学生见到老师会礼貌地说一声“老师好”,这是过去校园里所没有的景象;每天的升国旗仪式,学生们口号响亮、队伍雄壮,国旗队步伐矫健、训练有素,这也是过去所没有的精神状态;走在校园里,干净整洁的校园连一个纸片也看不到,只要学生看到垃圾都会弯腰捡起来放入垃圾箱。这些良好习惯也被学生们带到实训当中,实训室干净明亮,几乎一尘不染。

“学生行为习惯已经彻底改变了。这些看似很小的事,过去孩子们做不到,他们把一些不良习惯带到就业单位,会严重影响他们在企业的形象。如今,改变发生了,新气象令人兴奋不已。”更让杨忠造高兴的是,学生们的自信心大幅增加。杨忠造说:“刚进校门时,不少孩子缺乏自信心,甚至有破罐子破摔的想法,认为自己将来也就能当个工人,没什么出息。‘德育+X’模式实施后,孩子们的自信心大幅增加,学习兴趣和对专业的热爱程度都有了很大提高。”

“以前,我对孩子失去了信心和希望,他在初中时沉迷玩手机,成绩一落千丈。没想到孩子到阜康市职业中专读书后,整个人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,不爱玩手机了,对父母也知道感恩了,行为习惯越来越好,自己的卧室总是整整齐齐、干干净净的,还经常帮我做家务。”采访中,学生家长王霞对记者说,“说实话,过去我对职业院校有偏见,如今自己的孩子在这里接受教育,孩子学会了做人,思想品德等各方面都很好,让我看到了希望。”

“一些人担心‘德育+X’人才培养模式会削弱学生技能培养,而今年技能大赛的成绩用事实证明,不仅不会削弱,还大大助力了学生职业技能水平的提高。”石丽说。

《中国教育报》2019年06月11日第10版

上一篇:高校纷纷开启线上教学 第一批老师率先试水    下一篇:让高职教育走进“一带一路”
版权所有 Copyright(C)国际文化教育协会